为了遏制非传染性疾病不断增加的全球负担,联合国启动了一项全球计划作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部分,即到2030年将非传染性疾病过早死亡率(70岁以下死亡人数)减少三分之一。
由于70岁之前死亡会导致更大的寿命损失,研究者评估了一项正在进行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Nurses’Health Study II(1993-2017)]的女性中,青春期和整个绝经前成年期的月经周期不规律或过长是否与所有原因导致特定过早死亡的原因有关。此外,强有力的证据表明,生活方式(如超重、吸烟、饮食、身体活动)、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殖特征是死亡率的重要决定因素,可能直接影响一些潜在的与月经周期长或不规则相关的代谢紊乱。因此,研究者也评估了月经周期特征和过早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其是否能被生活方式、心理因素和生殖因素所改变。
研究者分析了护士健康研究(Nurses’Health Study II)研究中79505例参与者(1993年时平均年龄为38岁;范围,29~46岁)前瞻性收集的长期数据,这些参与者在纳入研究时无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糖尿病史。参与者通过问卷的方式汇报了她们在14~17岁、18~22岁和29~46岁的月经周期;月经周期的情况分类如下:非常规律(相差3~4天)、规律(相差5~7天)、通常规律以及不规律或闭经。对于每个年龄范围,口服避孕药用药者均单独考虑。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估计了所有原因和特定原因过早死亡(70岁前死亡)的主要结果指标、风险比和95%置信区间。
在从1993年起的24年随访期间,共有1975人早亡(其中894人死于癌症,172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在随访中,报告月经周期经常不规律的妇女比在相同年龄范围内报告月经周期非常规律的妇女死亡率更高。报告周期非常规律的妇女和报告周期总是不规律的妇女,14~17岁时的粗死亡率为每千人1.05和1.23,在18~22岁时为每千人1.00和1.37,在29~46岁时为每千人1.00和1.68。
在随访期间,过早死亡的相应多变量调整风险比分别为1.18(95%CI:1.02~1.37),1.37(95%CI:1.09~1.73)和1.39(95%CI:1.14~1.70)。同样,在18~22岁和29~46岁时报告常规周期为40天或更长时间的女性,比在相同年龄范围内报告其常规周期为26~31天的女性更容易过早死亡。
多变量校正表明,随着月经周期不规律程度的增加,早亡风险显著增加。成年女性月经不规律和周期过长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较高有关,这些关系在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方面更强。持续报告月经周期过长或不规律的女性,其早亡风险最高,并且上述关联在吸烟者中略高,而且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之间的关联最强。上述关联不受体质指数影响,而且也见于未患多囊卵巢疾病的女性。
在护士健康研究的参与者中,月经周期越不规律,早亡风险越高。探究其潜在机制可能为:月经周期不规律和月经周期过长可能与紊乱的激素环境有关。这种激素环境在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病因中起关键作用。总的来说,代谢紊乱不仅会增加心脏代谢疾病和某些癌症的风险,而且最终会导致过早死亡。
有趣的是,研究者并未找到任何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改善饮食质量、BMI、体育活动、恐惧性焦虑症状、抑郁症、产前检查和绝经年龄等生活方式、心理和生殖因素是过早死亡的重要决定因素。过早死亡的重要决定因素,可能是通过影响激素环境和新陈代谢条件。
研究者还发现,在青春期(14~17岁)使用口服避孕药的妇女过早死亡的风险增加。然而,不能排除早期使用口服避孕药可能会增加与药物本身相关的过早死亡风险的可能性。此外,长周期和吸烟对死亡率的联合影响表明,月经周期功能障碍可能与吸烟协同作用,进一步增加了过早死亡的风险。
作者在文章中指出,这项研究的优势包括前瞻性设计,随访率高,足够早的死亡,以及各种最新协变量的信息可用性。尽管我们控制了多个潜在混杂因素,仍不能排除残留混杂的可能性。该项研究参与者大多是白人女性,她们有着相同的职业和教育程度,这可能会限制研究结果的普适性。在随访期间死亡的妇女中,死亡原因无法确定的比例很高(15%),这妨碍了我们对具体疾病死亡率作出准确估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