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MO 2020丨非小细胞肺癌进展解读:ALK领域后浪来袭,EGFR 20ins突变难题可解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0/10/10 11:16:08  浏览量:11736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20 ESMO大会上公布了多项肺癌靶向治疗领域的研究,

编者按:2020 ESMO大会上公布了多项肺癌靶向治疗领域的研究,本文主要介绍ALK领域ALTA-1L脑转移研究结果(1300P)、亚裔和非亚裔患者的数据(1304P),针对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的一项荟萃分析(1362P)及TAK-788Ⅰ/Ⅱ期研究结果更新(1261MO)。

 
2019年ESMO Asia 上公布了ALTA-1L研究Brigatinib一线治疗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二次中期分析;此次2020 ESMO更新了ALTA-1L的脑转移数据[1]。
 
ALTA-1L研究对比了Brigatinib和克唑替尼治疗ALK TKI初治的ALK阳性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设计与ALEX研究略有不同,研究允许既往接受过≤1化疗的患者入组,且对照组克唑替尼治疗进展后允许交叉到Brigatinib。根据该研究结果,FDA已于2020年5月批准Brigatinib一线治疗的适应症。此次会议更新了该研究的颅内疗效,该研究基线时,Brigatinib组(n=137)和克唑替尼组(n=138)分别有29%和30%的患者合并脑转移,两组中13%和14%的脑转移患者接受过颅脑放疗,两组间接受WBRT和SRS的比例平衡。此外,Brigatinib组和克唑替尼组分别纳入了43%和36%的亚裔患者。在此前的首次中期分析中,ALTA-1L研究达到了预设的主要终点,与克唑替尼相比,Brigatinib显著改善患者的PFS获益。
 
此次更新结果显示,截至2019年6月28日,Brigatinib组55%的患者和克唑替尼组17%的患者仍在接受治疗。克唑替尼组44%的患者交叉接受Brigatinib治疗。
 
 
全身疗效
 
ITT人群中,Brigatinib组 vs 克唑替尼组BIRC评估的中位PFS:24个月 vs 11个月(HR=0.49,P<0.0001);研究者评估的PFS:29.4个月 vs 9.2个月(HR=0.43,P<0.0001),2年PFS率:48% vs 26%。
 
在基线伴有脑转移的患者中,Brigatinib组 vs 克唑替尼组BIRC评估的中位PFS:24 个月vs 5.6个月(HR=0.25,P<0.0001),两条曲线在用药初期就明显分开。Brigatinib组中,基线伴脑转移患者的mPFS获益甚至可以和基线无脑转移患者mPFS(24个月)相媲美(如下图)。在基线有脑转移的患者中,Brigatinib组 vs 克唑替尼组BIRC评估24个月的PFS率为43% vs 10%。
 
 
颅内疗效
 
ITT人群中,Brigatinib组 vs 克唑替尼组BIRC评估的中位颅内PFS:32.3个月 vs 24个月(HR=0.45,P=0.0001);2年颅内PFS率:65% vs 50%。
 
基线合并任意脑转移患者中,Brigatinib组 vs 克唑替尼组BIRC评估的中位颅内PFS:24个月 vs 5.6个月(HR=0.31,P<0.0001);2年颅内PFS率:48% vs 15%;颅内ORR:66% vs 16%(P<0.0001)。
 
基线具有可测量脑转移灶的患者,Brigatinib组 vs 克唑替尼组BIRC评估的颅内ORR:78% vs 26%(P=0.0014)。

 
是否接受过颅脑放疗
 
无论基线合并脑转移患者此前是否接受过颅脑放疗,Brigatinib组的全身PFS和颅内PFS均优于克唑替尼组。
 
接受过颅脑放疗的患者,Brigatinib组和克唑替尼组的全身PFS为21.2个月 vs 9.2个月(HR=0.15,P=0.0023);颅内PFS为未达到 vs 7.5个月(HR=0.17,P=0.0044)。
 
未接受过脑转移的患者,Brigatinib组和克唑替尼组的全身PFS为24个月 vs 5.5个月(HR=0.27,P=0.0003);颅内PFS为21.2个月 vs 5.5个月(HR=0.42,P=0.0094)。
 
 
ALTA-1L研究显示:Brigatinib颅内疗效显著优于克唑替尼。
 
ALTA-1L研究中纳入了近4成亚裔患者,亚裔患者使用Brigatinib的疗效将对中国的临床实践有更好的指导和参考意义。此次2020 ESMO大会也更新了亚裔和非亚裔患者的数据[2]。
 
纳入的275例患者中,108例为亚裔(Brigatinib组/克唑替尼组,n=59/49),167例为非亚裔(n=78/89)。亚裔患者既往接受化疗(Brigatinib组/克唑替尼组,32%/24%)的比例较非亚裔患者(22%/28%)更高,基线时亚裔患者合并脑转移(36%/33%)的比例较非亚裔患者(24%/28%)更高。
 
截至2019年6月28日,41例亚裔患者(Brigatinib组33例,克唑替尼组8例)和57例非亚裔患者(Brigatinib组42例,克唑替尼组15例)仍在接受治疗。克唑替尼组分别有25例亚裔患者和36例非亚裔患者交叉使用Brigatinib。
 
全身疗效
 
亚裔患者中,Brigatinib组 vs 克唑替尼组BIRC评估的中位PFS:24个月 vs 11.1个月(HR=0.38,P=0.0006);2年PFS率:46% vs 27%;2年OS率:81% vs 80%(克唑替尼组41例患者中,25例交叉使用Brigatinib);中位DOR:22.1个月 vs 11个月。
 
非亚裔患者中,Brigatinib组 vs 克唑替尼组BIRC评估的中位PFS:24个月 vs 9.4个月(HR=0.54,P=0.0042);2年PFS率:50% vs 25%;2年OS率:72% vs 70%(克唑替尼组51例患者中,36例交叉使用Brigatinib);中位DOR:未达到 vs 18.4个月。

 
颅内疗效
 
基线合并脑转移的亚裔患者中,Brigatinib组 vs 克唑替尼组BIRC评估的ORR:62% vs 33%(OR=6.00,P=0.0322)。无论基线脑转移状态,所有亚裔患者中,Brigatinib组 vs 克唑替尼组BIRC评估的颅内PFS:29.5个月 vs 24个月(HR=0.32,P=0.0043);2年颅内PFS率:57% vs 47%。
 
基线合并脑转移的非亚裔患者中,Brigatinib组 vs 克唑替尼组BIRC评估的ORR:69% vs 6%(OR=51.74,P<0.0001)。无论基线脑转移状态,所有非亚裔患者中,Brigatinib组 vs 克唑替尼组BIRC评估的颅内PFS均未达到(HR=0.43,P=0.006);2年颅内PFS率:70% vs 50%。
 
 
安全性
 
亚裔患者接受Brigatinib治疗发生任意级别腹泻、恶心、呕吐和外周水肿的发生率均低于非亚裔患者。亚裔患者接受Brigatinib治疗最常发生的≥3级TRAE为血清肌酸激酶升高(32%)。因TRAE导致Brigatinib减量、中断的比例在亚裔患者中略高于非亚裔患者,但亚裔患者因TRAE导致Brigatinib治疗终止的比例低于非亚裔患者(8% vs 16%)。
 
非小细胞肺癌EGFR 20外显子插入突变的靶向治疗:一项针对临床和现实研究的荟萃分析[3]
 
在EGFR突变的NSCLC中,20外显子插入突变属于少见突变,约占NSCLC整体人群0.5%-4%,其异质性大、恶性程度高,对传统化疗不敏感,对已获批EGFR-TKI疗效不佳,针对该类人群目前无标准治疗方案。今年ESMO报道一项Meta分析了该类患者的治疗选择及获益。
 
该Meta分析基于系统文献回顾及pooled分析,从3920条医学记录中最终筛选了符合标准的5项临床研究、32项RWE研究再进行分析探索。5项临床研究涉及新型靶向药Mobocertinib、Pozitinib、AUY922、Amivantamab以及已上市药物阿法替尼及化疗。新型靶向药研究结果显示:在既往经治EGFR exon20ins突变NSCLC中,ORR为15%~43%,中位PFS 3.3~7.3个月,其中,Mobocertinib的疗效表达最为优异。而阿法替尼(n=6)和化疗(n=3)在晚期EGFR exon20ins突变NSCLC一线治疗的ORR均为0,PFS的范围分别为0.4~5.3个月和3.1~10.8个月。
 
 
RWE中pooled分析中,临床治疗方案包括EGFR-TKI、化疗+/-EGFR-TKI和免疫治疗,分析结果显示:RWE中的治疗手段对晚期EGFR exon20ins突变NSCLC疗效不佳,整体ORR为19.8%(95% CI: 9.4-30.2),中位PFS为4.8个月(95% CI: 0.00-10.42),中位OS为16.2个月(95% CI: 6.67-25.78)。
 
 
结论:该Meta分析显示在EGFR exon20ins突变NSCLC中,当前治疗手段ORR低,PFS和OS获益差,不能满足当前临床实践的要求,亟待需要研发针对该类人群的新型靶向药物,降低患者疾病负担,带来更多生存获益。
 
针对EGFR 20外显子插入突变(EGFR Exon 20ins),新型口服EGFR/HER2抑制剂Mobocertinib(TAK-788)更新了其Ⅰ/Ⅱ期研究结果[4]。
 
Ⅰ/Ⅱ期临床试验(NCT02716116)更新报告了TAK-788 160mg qd治疗经治的难治性EGFR Exon 20ins突变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研究终点为安全性、PK、疗效。28例经治患者中,54%接受过≥3线抗肿瘤治疗,43%基线合并脑转移。
 
疗效
 
此次更新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1月27日,患者中位治疗时间12个月(0.7-24.7),目前7例(25%)患者仍在接受治疗。确认的ORR(n=12/28)为43%,疾病控制率(DCR)为86%,中位无进展生存(PFS)为7.3个月(包括基线伴CNS转移的患者),12个月PFS率为33%。12例确认PR的患者中,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13.9个月。TAK-788对多种EGFR Exon 20ins突变类型均有效。2020年4月27日宣布,美国FDA已基于该结果授予其在研药物mobocertinib(TAK-788)“突破性疗法认定”。
 
安全性
 
28例患者中≥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5%)为腹泻、恶心、脂肪酶、淀粉酶增加、口腔炎和呕吐。Mobocertinib的毒性谱与及既往EGFR-TKIs相似,整体可控可管理。
 
 
基于TAK-788在Ⅰ/Ⅱ期研究中对经治难治性EGFR Exon 20ins突变NSCLC表现出的优异疗效(ORR 43%,mPFS 7.3个月)和安全性,目前TAK-788开展了初治患者中的治疗探索,目前EXCLAIM-2研究(NCT04129502)是TAK-788与化疗头对头对照的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探索其在一线治疗EGFR Exon 20ins突变NSCLC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包括北美、欧洲、中东和亚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
 
EXCLAIM-2试验于2020年1月启动。预计纳入318例患者1:1随机分组,A队列:口服TAK-788 160mg qd,B组接受培美曲塞+顺铂/卡铂,每21天为一周期共4周期,然后进行培美曲塞维持治疗。根据基线是否合并脑转移和亚裔/非亚裔进行分层。允许B队列化疗组疾病进展后交叉至A组。主要终点为独立评审委员(IRC)评估的PFS。关键次要终点为IRC评估的ORR、OS,其他包括ORR、DOR、OS、安全性、生活质量等。国内多家中心参与EXCLAIM-2试验,研究结果将对中国EGFR Exon 20ins突变NSCLC患者的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Abstract 1300P:Intracranial Efficacy Of Brigatinib (Brg) Vs Crizotinib (Crz): Updated Results From The Alta-1l Trial
2. Abstract 1304P:Brigatinib (Brg) Vs Crizotinib (Crz) In Asian Vs Non-Asian Patients (Pts): Update From Alta-1l
3. Abstract 1362P:Clinical And Real-World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Exon 20 Insertion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a Meta-Analysis
4. 1261MO- Updated Results From a Phase i/Ii Study Of Mobocertinib (Tak-788) In Nsclc With Egfr Exon 20 Insertions (Exon20ins)

版面编辑:洪江林  责任编辑:张彩琴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ESMO 2020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