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郭宝良教授专访:人工智能 vs 医生——是助手,还是对手?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7/8/25 13:54:47  浏览量:22957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肿瘤暸望: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不是恐慌,而是更多的兴奋。如何利用好人工智能,发挥好它的空间,帮助医生在医疗行为过程中提供科学的医疗决策,同时医生要兼顾复杂的人文情感进行实践。医生在研发和利用人工智能的过程中肯定还是占据主导的地位,人工智能将会是医生将来医疗实践中更好的助手和选择。

 
郭宝良教授
 
近期,在北京雁西湖召开的“2017乳腺癌夏季论坛·北方沙龙”上,《肿瘤瞭望》特别邀请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郭宝良教授接受专访,探讨了人工智能与医生之间的关系。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
 
从IBM深蓝战胜国际象棋王卡斯帕罗夫,到AlphaGo战胜围棋高手李世石和柯洁,不置可否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时代已经到来了。不仅科学界已经面临了这样一个“人机竞争”的局面,人工智能对医疗领域的影响也将是巨大的。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人工智能可以在大数据的基础之上进行统一的运算和规划,以促进和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普通的医疗工作也可能通过人工智能获得更大的改善。
 
“人机”病例讨论谁胜一筹
 
由江泽飞教授指导下进行的“人机病例讨论”,我们看到了分别由IBM Waston和临床医生制定的两套医学方案,并对二者进行了对比。从掌握的数据量来说,Waston要更全面一些,比临床医生提供的选择要更多一些;从“智能”的角度来讲,前者还具有其缺点,因为无论是从抽象思维、情感判断,抑或是否符合国情等方面判断,Waston和我国临床医生之间还有很多的差距。通过这样的病例讨论,我们发现机器和人之间的的确确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消除的。人工智能在临床应用之前还有待于逐步完善,而人类应用人工智能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逐步完善我们自身的不足。
 
AI助力基层医生
 
医生在从医的过程中也需要增加一些理性的思考、抽象思维的能力,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而不是仅仅依靠一些简单的规范和指导。可以预见人工智能将来一定会成为我们医生的好助手。顶级专家的数量是有限的,每位专家诊治疾病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将来基层医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帮助,在短时间之内获取大量的信息,从而达到顶级专家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培养一个医生可能需要十年,而Waston仅需要几十秒就能完成大量的文献阅读,并迅速的给出基本的指导意见。虽然人工智能提供的指导意见不是绝对准确的,但是一定会成为一个好的助手。
 
AI取代or解放临床医生
 
可能也有人担心人工智能会完全取代临床医生。其实也不尽然。人类拥有自己的抽象思维、跨角度思考的能力,还有一些情感衡量的能力。而人工智能只是模仿人类的这种能力并成为临床医生的好助手,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种更好的工具。医生利用这个工具进行疾病诊治则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人工智能和临床医生可以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关系。人工智能通过抽象的、庞大的数据分析进行疾病的基础诊治,以解放临床医生的时间和精力。临床医生可以更多的投入到新的诊断、药物治疗方法等基础科研中,为人工智能提供更准确、科学的数据来源和平台。在这个良性循环中,临床医生还是起到主导作用。换句话说,AI不能取代临床医生,但是可以部分解放临床医生。
 
专家简介
 
郭宝良教授
 
主任医师,哈医大附属二院乳腺科,担任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乳腺疾病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MDT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学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乳腺疾病分会青委会主任委员。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马翔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人工智能郭宝良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