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关注>正文

甘露教授:HDAC抑制剂的选择策略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1/16 15:10:55  浏览量:623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本文中,我们特邀请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甘露教授深入探讨HDACi的作用机制及其在HR+/HER2-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选择策略,重点分析恩替司他(Entinostat)和西达本胺的临床研究数据,并总结HDACi在疗效、安全性和用药便利性方面的优势。

编者按: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肿瘤治疗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尤其是在乳腺癌的治疗中,新型药物的不断涌现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生存希望。其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作为一类表观遗传调控药物,在HR+/HER2-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展现出了一定优势。本文中,我们特邀请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甘露教授深入探讨HDACi的作用机制及其在HR+/HER2-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选择策略,重点分析恩替司他(Entinostat)和西达本胺的临床研究数据,并总结HDACi在疗效、安全性和用药便利性方面的优势。
 
表观遗传学的发展历程及HDACi的机制与地位
 
1、表观遗传学的发展历程
 
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是研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可遗传变化的一门遗传学分支学科。自英国Conrad Waddington教授于1942年首次提出表观遗传学的概念,并指出遗传与表观遗传的相对性即基因型和表型的相对关系以来,该领域经历了快速发展[1]。表观遗传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DNA/R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核小体定位、非编码RNA和染色质三维结构等。这些表观修饰构成了生物个体特异性的表观基因组,也为细胞多样性提供了一种调节机制[2]
 
长期以来,肿瘤被认为是一种由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驱动的遗传性疾病。然而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随着高通量测序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表观遗传变化被越来越多的认为是另一个主要的致癌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表观遗传修饰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表观遗传修饰是调节基因表达而不改变DNA序列本身的过程。癌症中的表观遗传失调通常包括表观遗传修饰酶的突变和/或异常表达以及相关辅因子水平的改变,它们通过改变染色质的结构和动力学从而导致基因表达的改变,最终促进肿瘤的发生和进化[3]
 
2、HDACi的机制与地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deacetylase,HDAC)是一类影响肿瘤表观遗传学改变的关键修饰酶,其功能是去除组蛋白的乙酰化酶-N-乙酰化赖氨酸中的乙酰基。HDAC参与肿瘤细胞生长与表达调控等诸多过程,是表观遗传学中抗肿瘤药物设计的重要靶点[4]。HDAC介导的组蛋白乙酰化水平降低是常见的表观遗传异常,靶向抑制HDAC可逆转乙酰化失调[5]。HDACi通过调节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影响染色质结构和基因转录,从而实现对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抑制。对于表观遗传学异常导致的多种内分泌耐药模式,该类药物在乳腺癌治疗领域展现出了一定的潜力[6]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乳腺癌的基因突变特征逐渐受到关注。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基因突变的差异,可以更好地理解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为制定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提供指导。HDACi独特的作用机制在乳腺癌治疗中表现出了一定优势。恩替司他、西达本胺的基础研究表明,其可以通过抑制HDAC上调p21表达从而增强CDK4/6i的疗效[7];同时临床前研究提示,HDACi诱导促细胞凋亡蛋白表达,导致细胞凋亡,从而和CDK4/6i起到协同作用;此外,还可以通过降低激活蛋白(AP-1)转录活性解决CDK4/6i耐药[8]。因此,HDACi在肿瘤治疗中的具有独特的治疗地位,它们不仅能够单独使用,还能与其他抗肿瘤药物联合应用,产生协同增效的效果。HDACi和免疫检查点阻断针对不同的免疫亚群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因此,HDACi与免疫检查点阻断联合使用可能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9]
 
HDACi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在HDACi不同的联合治疗方案探索中,恩替司他或西达本胺联合内分泌治疗HR+乳腺癌的研究均取得了阳性结果[10]
 
恩替司他是针对HDACⅠ类的新型口服HDAC抑制剂。在EOC103A3101研究中[11]恩替司他联合依西美坦显著延长了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该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纳入了354名HR+/HER2-、经内分泌治疗复发或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分组,分别接受恩替司他联合依西美坦(恩替司他组)或安慰剂联合依西美坦治疗(安慰剂组)。主要研究终点为独立评审委员会(IRC)评估的PFS,次要研究终点为研究者评估的PFS、OS、客观缓解率(ORR)、临床获益率(CBR)、安全性等。
 
 
研究结果显示,恩替司他能显著延长患者的中位PFS。恩替司他组的中位PFS为6.32个月,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的3.72个月(HR 0.76;95%CI:0.58~0.98,P=0.046)。亚组分析显示,CDK4/6i耐药患者和既往接受过解救化疗的患者中,恩替司他治疗组也取得了同样的获益。
 
 
OS方面,恩替司他组的中位OS达到38.39个月,较安慰剂组延长超过9个月(HR 0.83;95%CI:0.62~1.10,P=0.184)。
 
 
安全性方面,恩替司他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常见的≥3级血液学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43.8%)、血小板减少(8.5%)、白细胞减少(6.4%)、贫血(3.4%)。
 
西达本胺(Chidamide)是针对HDACⅠ类和Ⅱ类的选择性抑制剂[10],Ⅲ期ACE研究[12]证实了西达本胺联合依西美坦用于HR+/HER2-、绝经后、经内分泌治疗复发或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在内分泌耐药的绝经后HR+晚期乳腺癌中,西达本胺联合依西美坦治疗较依西美坦的mPFS得到明显改善,为7.4个月vs 3.8个月(HR=0.75;95%CI:0.58~0.98,P=0.033);但OS为30.3个月vs 30.3个月(HR=1.050;95%CI:0.798~1.383,P=0.7259),未显示差异。
 
△ACE研究OS结果
 
安全性方面,西达本胺常见的≥3级TRAE发生率为76%,常见的≥3级血液学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51%)、血小板减少(27%)、白细胞减少(18.9%)、贫血(4%)。
 
EOC103A3101研究和ACE研究既存在相似之处又有不同点:1、两项研究入组的患者均为内分泌治疗耐药人群,但EOC103A3101研究中入组的人群包含绝经前和绝经后人群,而ACE研究入组的人群为绝经后人群;2、两项研究PFS表现相似,但在OS方面,EOC103A3101研究结果显示,恩替司他组较安慰剂组OS延长超过9个月,虽然数据未完全成熟,但显示出生存获益趋势;而ACE研究则显示,两组患者OS获益相当,未有差异。另外,在安全性方面,从数值上来看恩替司他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但由于这两项研究并非头对头对比,因此在解读这一结果时应持谨慎态度。总之,此两项研究证实了HDACi在HR+晚期乳腺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HDACi使用便捷,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西达本胺每周服药两次即可,而恩替司他的半衰期更长(达61.9小时),每周仅需服用一次,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便利性。这种低频率的用药方式不仅有助于减少患者的用药负担,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HDAC抑制剂作为表观遗传调控药物,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在HR+/HER2-晚期乳腺癌治疗中展现出了较好的疗效,可管、可控的安全性以及极大的用药便利性。基于此,《2025年CBCS&CSOBO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精要本》中,对于二线及后线既往使用过CDK4/6i的患者,纳入了HDAC抑制剂恩替司他/西达本胺+ET。未来,随着表观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HDAC抑制剂的不断探索,我们期待HDAC抑制剂能够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存获益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建幸.表观遗传学基础和围产医学发展[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2,15(02):80-84.DOI:10.3760/cma.j.issn.1007-9408.2012.02.005
 
2、Jingwen Zhang,Qian Xu,Guoliang Li.Epigenetics in the 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cancers[J].Hereditas(Being),2019.41(7):567-581
 
3、Linchong Sun,Huafeng Zhang,Ping Gao,Metabolic reprogramming and epigenetic modifications on the path to cancer,Protein&Cell,Volume 13,Issue 12,December 2022,Pages 877–919,https://doi.org/10.1007/s13238-021-00846-7
 
4、Garcia-Martinez L,Zhang YS,Nakata Y,et al.Epigenetic mechan-isms in breast cancer therapy and resistancelJ].Nat Commun,2021,12(1):1786.
 
5、Shi et al.Journal of Hematology&Oncology(2024)17:37
 
6、Garcia-Martinez,Liliana et al.“Epigenetic mechanisms in breast cancer therapy and resistance.”Nature communications vol.12,1 1786.19 Mar.2021,doi:10.1038/s41467-021-22024-3
 
7、Pandey,Kamal et al.“Molecular mechanisms of resistance to CDK4/6 inhibitors in breast cancer:A revie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vol.145,5(2019):1179-1188.doi:10.1002/ijc.32020
 
8、Papadimitriou,Marios C et al.“Resistance to CDK4/6 inhibition:Mechanisms and strategies to overcome a therapeutic problem in the treatment of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Molecular cell research vol.1869,12(2022):119346.doi:10.1016/j.bbamcr.2022.119346
 
9、Tomita,Y.,Lee,M.J.,Lee,S.,Tomita,S.,Chumsri,S.,Cruickshank,S.,…Trepel,J.B.(2016).The interplay of epigenetic therapy and immunity in locally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estrogen receptor-positive breast cancer:Correlative analysis of ENCORE 301,a 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 phase II trial of exemestane with or without entinostat.OncoImmunology,5(11).https://doi.org/10.1080/2162402X.2016.1219008
 
10、王佳妮,李青,徐兵河.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23,50(17):897-900.doi:10.12354/j.issn.1000-8179.2023.20230580
 
11、Xu,Binghe et al.“Entinostat,a class I selective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plus exemestane for Chinese patients with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advanced breast cancer:A multicenter,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phase 3 trial.”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B vol.13,5(2023):2250-2258.doi:10.1016/j.apsb.2023.02.001
 
12、Zhang Q,Li W,Hu X,et al.Tucidinostat plus exemestane for postmenopausal patients with advanced,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breast cancer:a long-term safety and overall survival update from the randomis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phase 3 trial.Transl Breast Cancer Res.2023;4:18.Published 2023 Jul 30.doi:10.21037/tbcr-23-31
 
甘露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研究管理学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科普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重庆市医学会乳腺病分会常委
重庆市肿瘤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乳腺癌诊疗专家组成员

版面编辑:张靖璇new  责任编辑:无医学编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