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已成为我国女性第一高发恶性肿瘤,其中HER2阳性乳腺癌约占四分之一。二十年前,抗HER2靶向治疗仅有单一的进口药物选择,价格高,很多患者可望而不可及;如今,国内创新药物蓬勃发展,以伊尼妥单抗等为代表的药物不仅打破了进口药物的垄断,更拉低了抗HER2靶向治疗的整体花费,极大满足了我国患者的临床需求。肿瘤瞭望特别邀请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江泽飞教授纵览国内创新药物助力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破局,探索立足中国,服务百姓的创新药物研发方向。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
乳腺癌已成为我国女性第一高发恶性肿瘤,其中HER2阳性乳腺癌约占四分之一。二十年前,抗HER2靶向治疗仅有单一的进口药物选择,价格高,很多患者可望而不可及;如今,国内创新药物蓬勃发展,以伊尼妥单抗等为代表的药物不仅打破了进口药物的垄断,更拉低了抗HER2靶向治疗的整体花费,极大满足了我国患者的临床需求。肿瘤瞭望特别邀请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江泽飞教授纵览国内创新药物助力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破局,探索立足中国,服务百姓的创新药物研发方向。
肿瘤瞭望:各类靶向药的涌现极大改善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愈后,请您介绍一下当前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现状。
江泽飞教授:20年前HER2阳性乳腺癌无药可用的日子一去不返了,现在无论早期还是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都有很多药物可供选择。对于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而言,当前仍以抗HER2大分子单抗为主,同时也有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抗体偶联药物(ADC)等。在主要使用的抗HER2大分子单抗中,国产药物与进口原研药物能取得同样的疗效,可以 很好的满足临床需求。
肿瘤瞭望:在抗HER2治疗领域,伊尼妥单抗、吡咯替尼等中国原研方案已写入国内指南,您怎样看待国产原研方案对我国抗HER2治疗格局的影响?
江泽飞教授:在十余年前我们参与伊尼妥单抗的研发和设计时,我们跟企业申办方的愿景都是一样的,都希望能有自己质优价廉的产品满足中国患者的需求。因为那时进口的抗HER2药物要2万多元一支,而我国的GDP水平和人均收入都还不够好,很多患者真的是只能看得见,但从头到尾都用不起,所以我们特别希望有自己的产品来满足中国患者的需求。
非常有幸,我们参与了伊尼妥单抗的临床研究,并在一线治疗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因而成功的获得了批准,能够更好的满足临床需求。我国每年约有42万新发乳腺癌病例,其中HER2阳性约有8万例,而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疗程至少是一年,有些甚至长达三五年,因此我们需要有自己的产品才能满足更多的需求。也正是因为有了中国自己的产品,我们才有可能把进口的药物价格打下来,才有可能使医保纳入更多抗HER2药物。老百姓得了乳腺癌是不幸的,但幸运的是我们能够让他们用得起、能用得上咱们自己的产品。
肿瘤瞭望:现在抗HER2治疗领域已成为乳腺癌创新药的红海,您认为未来可能会有哪些创新药物或创新方案进一步改变临床实践?
江泽飞教授:从20年前的无药可用到了今天的纷繁选择,我们真的需要考虑抗HER2药物在不同的疾病阶段的合理布局,比如术前、术后、复发如何使用,比如单药、联合如何使用等。其中经典的联合用药方案是曲妥珠单抗与帕妥珠单抗的联合,未来大分子单抗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免疫抑制剂联合方案可能会成为新的探索方向。在新药研发方面,将免疫治疗与抗HER2治疗结合的双抗药物正在兴起,其利用抗HER2的靶向性使免疫抑制剂更好发挥作用,目前已成为比较热门的研究领域。近期国家药监部门也在出台关于双抗体研究的指导原则,助力新药上市,我们也特别希望国内外类似的产品开发能够很好的完成。
肿瘤瞭望:国家鼓励创新药的研发,您认为民族药企及中国研究者应如何抓住机遇,研发出更多改变未来的治疗药物和方案,提升我们的国际影响力?
江泽飞教授:所谓“抓住机遇”,就是要看目前临床需求什么,我们才能做什么。医生要更了解患者的苦处,企业要更了解行业的痛点,而临床需求永远来自患者。所以对于研发来说,一定要根据患者不断提升的治疗需求来研发药物或方案,一定要基于临床的需求去确立价值导向,然后再去看能做什么。
我个人认为,企业可以选择出海、可以去解决全世界的问题,但这并不是单一一家所能做到的。因此目前来讲,我们应基于中国的问题,设计更多的中国方案,用中国的产品来解决中国患者的问题。咱们有14亿的大众,每年有那么多的肿瘤患者,还是要立足于中国,为中国服务。我真诚奉劝诸多企业不要好高骛远,可以设立冲向世界的目标,但一定要脚踏实地的先解决中国的问题,再去考虑拓展国际市场的需要,这样才可能更靠谱也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