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癌中之王”的称号可能会让很多人闻风丧胆,临床肿瘤专家对胰腺癌的治疗可谓是绞尽脑汁、鞠躬尽瘁。胰腺癌的治疗由原来的单一手术治疗到现在的药物治疗等的出现,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胰腺癌“癌中之王”的称号可能会让很多人闻风丧胆,临床肿瘤专家对胰腺癌的治疗可谓是绞尽脑汁、鞠躬尽瘁。胰腺癌的治疗由原来的单一手术治疗到现在的药物治疗等的出现,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2017年10月27日-29日,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天津召开。《肿瘤瞭望》有幸邀请到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虞先濬教授分享了大会热点问题,虞先濬教授主要从事胰腺癌外科治疗事业,不仅在胰腺癌外科手术治疗领域颇有成就,在多学科MDT、药物及其它治疗领域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虞先濬教授的风采吧。
一、胰腺癌的微创外科治疗“精准”之路越走越顺
微创治疗不仅在胰腺癌领域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整个医学领域微创也是大势所趋,每一个临床医生都希望能够用最小的创伤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是一个致力于综合诊治胰腺癌的学会,它主张综合治疗,而微创就是整个综合治疗的其中一个环节。本次大会推崇了两点符合胰腺肿瘤学科的特点:
第一、从客观规律或者现状的大层面上来讲,多学科合作、外科手术精细化微创、精准化微创已经成为一个趋势。第二、在胰腺癌领域的小层面上讲,微创在治疗中的发展与进步。目前已经达成共识:胰腺癌患者只有通过手术根治才能获得长期生存,手术治疗是胰腺癌治疗的“主力”。手术治疗包括传统手术和新兴微创手术,胰腺癌手术具有高难度、高风险、范围广和根治难等特性,在这样的前提下,胰腺癌的微创之路走得更加艰难,但胰腺外科医生在逆境之中精益求精,不断寻求自我突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整个胰腺癌外科手术历经这么多年已经变得越来越熟练、越来越精准、越来越快、越来越安全,最后越来越微创。
胰腺癌的微创领域主要的突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技术上的突破。例如,原来我们还受能否采用微创手术的问题困扰,现已能很好的运用腹腔镜微创手术。第二、技术的完善、技术的进步以及技术的普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不断的普及、实践、完善,才能够在技术上取得进步,使技术具有生命力,造福更多的患者。
二、胰腺癌MDT是胰腺癌治疗的主力军
第一、MDT多学科合作综合治疗是胰腺癌真正的主旋律。它甚至于比微创还重要,微创仅是一项技术。本次大会也非常注重MDT综合治疗,在大会上设立了MDT的病例展示会场,前所未有,凸显了时代的潮流。
第二、胰腺癌综合治疗的发展方向值得思考。例如:手术和化疗联合问题、化疗前移问题、化疗方案选择问题、术前新辅助化疗和术后辅助化疗问题、后续手术化疗再补充放疗问题等,化疗、放疗等这些多样性的手段是否能够与手术治疗完美融合值得大家进一步探讨。
第三、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不可与胰腺癌一概而论。虽然两者同样长在一棵树上,但是两个苹果的生物学行为完全不一样,值得进一步关注。pNET已越来越走入大家的视野,发病率、检出率越来越高,临床肿瘤专家对其有了更深的认识,pNET已经成为重要的需要推进的学科。
三、传统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各有优劣---优劣互补可以进步
任何治疗手段都有它的自身的缺陷,有利必有弊是事物的必然规律。同理,腹腔镜技术、机器人手术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陷,甚至有时候腹腔镜技术和机器人手术还能互补。例如,腹腔镜相对于机器人的优点有:灵活、费用低;腹腔镜相对于机器人的缺点有:不够稳定、精细程度相对较低。在临床上,临床医生需要同时掌握腹腔镜技术和机器人手术两项技术,争取两都都能够做到极致,并能够通过优劣互补,更好地发挥两者的优势,例如,在手术入路上进行改善等等。
四、胰腺癌多学科MDT新思维---术前化疗是关键
可以从几个数据看到:第一、1982年美国国立癌症医院第一次在胰腺癌领域中提出并实施多学科治疗理念,患者1年生存率翻了好几倍,多学科治疗并不新鲜,现在随着学科的进步,大家越来越发现单学科治疗不可能包打天下,例如手术治疗遇到了瓶颈期就需要其他学科的辅助。胰腺癌的治疗非常复杂,例如,胰腺癌出现了黄疸,针对是否要减黄后再进行手术临床医生可能争议不下,部分专家认为先减黄后手术安全性相对较高,部分专家认为减黄太大浪费时间。又例如,关于减黄的方式问题也会有很多值得讨论的地方:一部分专家支持安放金属支架,原因是胆管不容易受堵,但费用会相对较高;一部分专家认为PTCD安全性更高。越复杂的疾病越需要多学科MDT,肿瘤学是多学科的前沿,肿瘤疾病本身比较复杂,胰腺癌又是“癌中之王”,更加需要多学科MDT讨论,这是一个必然趋势。可能既往我们MDT开展的还不够完善,原因可能与MDT涉及到科与科之间的分隔有关,或者受有的时候外科医生、内科医生认为不需要其它科室辅助的观念影响。
第二、术前化疗非常关键,在高度恶性的肿瘤中尤显其重要性,胰腺癌是全身性疾病,解剖位置深而且特殊,手术难度非常大,术前新辅助治疗可以有助于手术更彻底,或者使原不具有手术适应症的患者转化为具有手术适应症的患者,使患者生存时间得到延长,非常有意义。未来胰腺癌化疗的位置可能会“前移”:从晚期患者采用化疗前移到术后化疗,甚至前移到术前新辅助化疗。最新NCCN指南对于胰腺癌新辅助治疗部分有改动:针对交界可切除胰腺癌,由原来的两个方案可选:手术治疗和新辅助治疗,改为不可以选择手术治疗只能够选择新辅助治疗。化疗前移已成为一个趋势。
五、最终只有在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认识上得到有效突破才能攻克胰腺癌
关于手术治疗是否后移问题:手术治疗后移,是一件可喜的事情,说明学科在进步,但就目前来说还是一件比较遥远的事情。能够解决肿瘤学这一难题的前提是肿瘤生物学行为认识上得到了突破:药物治疗的有效突破。手术治疗仅能够解决局部性的肿瘤问题,但是手术治疗是多学科治疗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手术治疗和化疗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且,目前胰腺癌的治疗原则为:围绕外科进行综合治疗。原先只有外科单打独斗,现在外科认识到其它学科的重要性,例如在化疗领域有效药物得到了突破,患者生存时间得到了延长,外科和其它学科合作的热情和意愿越来越高,不存在后移和前移的问题。
胰腺癌从原来的单纯手术治疗到现在的综合治疗,虽然患者得到了一些获益,但是还任重道远。看看其它治疗效果比较好的肿瘤,例如肺癌和乳腺癌,它们都已经找到了分型,针对不同亚型选择不同药物,能够很好的预测患者预后。而能够使胰腺癌治疗得到最终突破的不是靠单纯一两个药的发明,也不是靠高超的手术水平,而是在对肿瘤的认识上有质的突破,只有找到了胰腺癌的不同分型,针对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手段、药物治疗手段、靶向治疗手段或者免疫治疗手段等,达到精准治疗水平,才能迎来胰腺癌真正的春天。
专家简介
虞先濬 教授/主任医师/博导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上海市胰腺肿瘤研究所所长
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所长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主任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国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万人计划”
上海市领军人才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CSPAC中国胰腺癌多学科协作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中德国际重点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7项;总计获得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
在JCO、Ann Surg、Cell Res、CCR、Oncogene、BJS、Surgery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77篇,总IF>300,单篇论著最高IF: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