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年一度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在芝加哥召开,全世界肿瘤各个领域的从业人员济济一堂,共飨这场学术上的饕餮盛宴。ALK通路的研究惊喜不断,1代/2代/3代ALK抑制剂的研发成果引人深思——在ALK阳性患者有了更多的可选靶向药物时,我们该如何合理安排用药顺序呢?对此,我们邀请了南京军区总医院的宋勇教授进行点评。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肿瘤瞭望》:本届ASCO会议上有多项关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精准治疗的研究结果发布,您对哪些研究感兴趣?
宋勇教授:每年的ASCO会议都是一年来肿瘤领域研究进展的发布会,今年也不例外。肺癌研究也一直领跑在肿瘤研究进展的前沿。肺癌研究依然是今年的ASCO会议的热点。免疫治疗是我感兴趣的领域之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风头正劲,如何让肺癌免疫治疗更加精准,是我们未来需要面临的挑战。在分子靶向领域,EGFR-TKI 和ALK-TKI是肺癌新药研发的两块大蛋糕,新药研发方面惊喜不断,ALK通路的研究精彩纷呈。克唑替尼(crizotinib)一线治疗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III期PROFILE 1029研究达到了研究重点,克唑替尼一线治疗能够显著延长ALK阳性晚期NSCLC东亚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在克服耐药的策略、少见驱动基因ROS1、c-Met研究方面,也有值得期待的研究成果发布。
《肿瘤瞭望》:近年来,口服ALK抑制剂已成为NSCLC精准治疗的范例。对于晚期或局部晚期ALK阳性NSCLC,应如何有效序贯1代/2代/3代ALK抑制剂,使靶向治疗获益最大化?请您谈一谈在中国第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在ALK阳性NSCLC治疗中的地位?
宋勇教授:如果说肿瘤分子靶向时代是由EGFR引领的,ALK研究就是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和精准治疗的另一个传奇。自从2007年ALK基因被发现,仅仅9年时间,ALK的研究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目前美国FDA已经批准了三个ALK抑制剂:克唑替尼、色瑞替尼(ceritinib)、alectinib,新的2代/3代ALK抑制剂的研发也正在开展。传统药物的研发需要历经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也要花费巨额研发资金。ALK抑制剂的研发颠覆了传统药物的研发路线。
第一个ALK抑制剂克唑替尼2011年在美国上市,2013年在中国上市。目前,克唑替尼已经在一线治疗、二线治疗、联合治疗方面取得很好的研究结果,为晚期ALK阳性NSCLC靶向治疗提供了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也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真实世界的案例和数据。
随着ALK抑制剂克唑替尼在临床的广泛使用,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耐药。发生了耐药后患者该怎么继续治疗?2代/3代ALK抑制剂研发也就应运而生了。即使第二代ALK抑制剂进入临床,耐药的问题也不会终结,新的第二代ALK抑制剂(Brigatinib是其中的佼佼者)和第三代ALK抑制剂也在紧锣密鼓的研发中。
对于ALK阳性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我们应该选择第一代、还是第二代ALK抑制剂?我们应该如何对1代/2代/3代ALK抑制剂进行排兵布阵,使靶向治疗获益最大化?在一线治疗前,已经发现有脑转移的患者应考虑使用第二代ALK抑制剂作为一线用药;如果患者没有脑转移,一线治疗考虑使用克唑替尼,发生耐药后再选用第二代药物(如果药物可及),第二代ALK抑制剂耐药后选用第三代药物,第三代ALK抑制剂在耐药后可能会更有作为。这是相对理想化的治疗路径。
在中国,我们只有第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2代/3代药物的上市还需要一段时间。我们应该把克唑替尼的疗效发挥到极致,打好手里唯一的牌。在中国,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一线治疗应考虑克唑替尼,少见靶点ROS1、C-MET阳性患者一线治疗也应考虑克唑替尼。一线治疗耐药后再使用含铂两药化疗。二线化疗耐药后,也可考虑再次使用克唑替尼。根据Alice T. Shaw教授2015年12月23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该研究介绍了一例患者在多个ALK抑制剂治疗过程的耐药演变过程),患者在使用第三代ALK抑制剂治疗后产生的耐药新突变,逆转了其对一线治疗——克唑替尼的耐药,重新恢复了肿瘤对克唑替尼的反应,并再次取得持久缓解。今年ASCO会议上,靶向轮回也是ALK研究的热点。所以,第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不会过时,在未来的肺癌临床治疗中可能会更有生命力。
专家简介

宋勇,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南京军区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肺癌综合诊治中心主任。南京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和第二军医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博士后联系导师。任全军呼吸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军区呼吸内科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兼肺癌学组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IASLC会员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