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天,第十一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CGCC2016)暨第四届阳光长城肿瘤学术会议在北京顺利闭幕。想知道本届大会的精彩议题有哪些吗?且看大会秘书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武爱文教授为我们一一讲解。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肿瘤瞭望》:您对本次大会有怎样的寄语和期待?
武教授:在大会主席季院长的领导下,通过全国胃癌学术会议逐步对国内胃癌防治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第一,与之前的胃癌学术会议相比较,最初的大会主题主要侧重于规范、整合、;而本次会议主题的设定主要是针对胃癌领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把全国从事胃癌专业的医生、护士、研究人员、护理师以及其它社会工作者的力量整合起来,提高胃癌的防治水平。第二,会议规模正在逐步扩大,是希望纳入更多胃癌领域相关学科和专业人员,使其能得到各个层面专业技术人员和社会人士的更多关注,从而对疾病达到全程管理和诊治水平所提高的目的,最终的目标是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发病率、病死率。第三,第十一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CGCC2016)是对明年国际胃癌学术会议的预演。国际胃癌学术会议在胃癌领域影响较大,在季院长的组织领导下,在国内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首次获得国际胃癌学术会议的主办权,全国各地胃癌工作者都欢欣鼓舞,希望能为本次会议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第四,希望本次胃癌学术会议能从会场的设计、布置,参会人员的国际化趋势方面做出努力,以期为明年的国际胃癌学术会议顺利召开打下良好基础。
《肿瘤瞭望》:您为什么会在本次会议的东亚地区胃癌专家论坛上选择了“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的争议与挑战”作为议题进行讨论呢?
武教授:一方面,不只在中国、亚洲,欧美国家也非常关注这一议题。“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这一概念和原来的胃贲门癌、胃上部癌概念有所混淆,至今概念也存在很多模糊点。我们关注这个话题,是希望通过讨论能从概念上更加清淅,便于国内、国际在这一领域的共同交流。另一方面,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在诊断过程中涉及不同领域的专业和医生,例如胸外科和腹部外科的共同参与及分工。不同学科对手术的入路、对疾病的认识、对综合治疗的认识方面存在差异和争议。国际上不同国家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诊治的范围、规范、研究、新模式也存在差异和争议,所以我们选择“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的争议与挑战”进行讨论。在会议上来自不同国家、不同专业的医生对这一议题进行讨论,希望能进一步规范、创新和研究食管胃结合部腺癌领当中的一些问题。
《肿瘤瞭望》:III期随机对照研究(RCT)GYMSSA研究给我们哪些提示?
武教授:GYMSSA研究试图比较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减瘤手术和单纯减瘤手术在胃癌腹膜转移患者中的疗效,这一研究成果成败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研究给大家带来的启示。首先,胃癌腹膜转移治疗是胃癌领域当中非常难的话题之一。在这个背景下设计这项研究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是临床研究者希望能把治疗腹膜假性黏液瘤和其它一些肿瘤的经验移植到胃癌腹膜转移,也是是一个较好的探索。其次,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所有的医学工作者都是针对一些临床问题、长期生存的问题和诊治过程中的难点来设计临床研究,这是推动疾病疗效提高、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力。设计胃癌腹膜转移研究相对设计其它的转移性肿瘤研究更有难度。这一研究的成功之处是它试验设计较为合理,入组了部分人群并观察到部分患者可能获益,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它的失败之处是胃癌的腹膜转移发生的生物学行为相对其它疾病而言,外科腹腔内干预的效果不够理想,获益人群比例相对较低。最后,我们期待有更多的研究和新的治疗方法提高胃癌腹膜转移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