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研究>正文

2025 ELCC | EGFR突变NSCLC篇——一线联合与 III 期维持治疗策略探索新进展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4/15 17:40:15  浏览量:585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25年欧洲肺癌大会(ELCC)于2025年3月26日至29日在法国巴黎举行,本次会议公布了众多对临床诊疗决策有重要参考意义的临床试验结果。《肿瘤瞭望》精选与临床医生关系密切的口头汇报进行编译,为临床医生的诊疗决策提供依据。

2025年欧洲肺癌大会(ELCC)于2025年3月26日至29日在法国巴黎举行,本次会议公布了众多对临床诊疗决策有重要参考意义的临床试验结果。《肿瘤瞭望》精选与临床医生关系密切的口头汇报进行编译,为临床医生的诊疗决策提供依据。
 
埃万妥联合Lazertinib vs奥希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III期MARIPOSA研究的OS分析
 

研究背景
 
在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一线接受三代靶向药物单药的中位OS约为3年,25%~40%的患者未接受过二线治疗。在III期MARIPOSA研究中,一线埃万妥联合Lazertinib相较于奥希替尼显著改善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PFS,HR=0.70,P<0.001,在不同的亚组中均观察到了获益趋势。在首次中期分析时,观察到了OS的获益趋势,此时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1.1个月,埃万妥单抗联合Lazertinib已经获得了FDA以及EMA批准,用于一线治疗携带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FLAURA研究中,奥希替尼相较于一代EGFR-TKI类药物OS有7个月的提高(38.6个月vs.31.8个月),本次报道了III期MARIPOSA研究最终的OS数据。
 
研究方法
 
初治且携带19del或21L858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2:2:1的比例,随机分为埃万妥单抗联合Lazertinib组、奥希替尼单药组或Lazertinib单药组。最终,三组分别入组429例、429例和216例患者。OS是本研究的关键次要终点,显著性水准为双侧0.05。方案规定的OS分析需要在390例死亡事件出现时进行。
 
研究结果
 
经过中位37.8个月的随访后,埃万妥单抗联合Lazertinib显示了有统计学和临床意义的OS改善,HR=0.75,P<0.005,中位OS分别为不可估计和36.7个月。基于模型估计,埃万妥单抗联合Lazertinib相较于奥希替尼单药可提高OS的绝对值为12个月,36个月的OS率分别为60%和51%。
 
研究结论
 
奥希替尼联合Lazertinib一线治疗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显著降低了死亡风险。中位OS尚未达到,OS数值提高至少12个月,这一结果建立了埃万妥单抗联合Lazertinib在这部分人群中的标准治疗地位。

同步放化疗后未进展的不可切除III期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奥希替尼维持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III期LAURA研究的OS数据更新
 
 
研究背景
 
LAURA研究是一项双盲、III期临床试验,评估了对于不可切除的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如果未进展,给予奥希替尼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首次数据分析时,两组的中位PFS的HR=0.16,奥希替尼获批这部分患者的适应症,首次OS分析时成熟度为20%,HR=0.81,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本次报道了LAURA研究更新的OS数据。
 
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不可切除III期NSCLC患者,患者携带19del或21L858R突变,接受同步或序贯放化疗后未进展,随后按2:1的比例随机分为奥希替尼80 mg,口服,每日一次或安慰剂,直至出现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安慰剂组患者出现疾病进展后,可以接受奥希替尼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的PFS,OS为次要研究终点,本次OS更新时,随访截止时间为2024年11月29日。
 
研究结果
 
奥希替尼组和安慰剂组分别入组143例和73例患者,数据更新时,分别有52%和65%的患者终止了研究药物治疗,73%和87%的患者接受后续治疗。最常见的后续治疗包括:EGFR-TKI(50%.vs.87%),细胞毒类药物(38%vs.22%),放疗(33%vs.10%)。数据截止时,两组分别有28%和36%的患者出现死亡事件,成熟度为31%,与期中分析相比,OS有获益趋势,中位OS分别为58.8个月和54.4个月,HR=0.67,78%的安慰剂组患者后续接受了奥希替尼治疗。最终的OS将会在达到60%的成熟度时进行。
 
研究结论
 
更新后的数据支持OS获益的趋势,最终OS将会在60%的成熟度时公布。
 
小结及思考
 
对于携带EGFR敏感突变的患者,三代靶向药物凭借更好的疗效及安全性,成为这类患者一线优先考虑的治疗选择。奥希替尼是全球第一款获批上市的三代靶向药物,包括阿美替尼、伏美替尼、贝福替尼等多款药物在国内已经获批适应症。获得性耐药导致多数患者治疗失败,因此,如何进一步提疗效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尤其是考虑到携带EGFR突变的患者在亚裔,尤其是中国人群中占有更高的比例,因此,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亚裔人群尤其重要。
 
联合治疗是目前重要的策略之一,包括联合化疗及抗血管生成治疗,与抗血管生成药物的联合又包括与贝伐单抗、雷莫芦单抗和安罗替尼的联合。目前为止,与贝伐单抗的联合均为阴性结果;RAMOSE研究则探索了奥希替尼与雷莫芦单抗的联合,在这项II期、随机对照研究中,联合治疗组和单药治疗组的中位PFS分别为24.8个月和15.6个月,HR=0.55,P=0.023,但PFS的获益能否转化为OS的获益尚不明确;一项小样本、单臂临床研究发现,奥希替尼与安罗替尼联合的中位PFS约为30个月左右。
 
与化疗联合的典型代表为FLAURA-2研究。该研究中,在奥希替尼单药的基础上进一步联合含铂双药化疗,将患者的PFS由16.7个月提高至25.5个月,需要注意的是联合治疗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由单药组的19%提高至38%,3度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由27%提高至64%,使该治疗模式难以在临床广泛开展。
 
MARIPOSA研究中,埃万妥单抗与Lazertinib的联合获得OS的阳性结果,且OS的提高绝对值超过12个月,阳性结果具有临床及统计意义。但目前该治疗策略在中国患者中缺乏相关研究数据,尚不可及,更重要的是两药组合存在血栓风险,需要接受预防性抗凝治疗。
 
虽然目前一线联合策略头对头击败了三代靶向药物单药,但由于需要付出更大的安全性代价,如何对患者进行优选是未来需要考虑的问题。
 
对于不可手术的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ACIFIC研究奠定了驱动基因突变阴性患者,接受免疫单药维持治疗的地位;而LAURA研究则奠定了靶向治疗在不可手术切除患者中的维持治疗地位。目前,奥希替尼和阿美替尼均已公布相应的数据且获得适应症。两项研究均是以安慰剂作为对照,因此获得PFS的阳性结果几乎没有任何悬念,处于伦理考虑,研究允许交叉,安慰剂组患者出现疾病进展后可以接受靶向药物治疗,因此,最终OS能否获得阳性结果格外引人注意。目前,LAURA的期中分析看,OS仅展示获益趋势,并无统计学差异,最终数据将会在60%的成熟度进行。如果最终OS的结果为阴性,将意味着同步放化疗结束后,是否需要对患者进行靶向维持治疗,将需要谨慎对待。
 
《肿瘤瞭望》在ELCC现场报道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