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点睛妙笔,擘画未来,徐兵河院士提挈COMB亮点,挥就中国乳腺癌创新药发展蓝图丨2024 COMB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4/8/5 17:37:35  浏览量:2041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肿瘤瞭望”特别采访COMB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院士为读者提挈COMB亮点,擘画中国创新药发展蓝图,指引乳腺癌免疫治疗热点研究方向。

编者按:2024年8月2日-4日,由中国癌症基金会、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主办第七届肿瘤精准诊疗暨第十届乳腺癌个体化治疗大会(COMB)在北京盛大举行,汇聚了中国乳腺癌领域个体化精准治疗进展,为乳腺领域推广新理念、发展新技术、创用新模式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肿瘤瞭望”特别采访COMB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院士为读者提挈COMB亮点,擘画中国创新药发展蓝图,指引乳腺癌免疫治疗热点研究方向。
 
01
肿瘤瞭望:作为COMB大会主席,请您介绍一下此次大会的亮点。

徐兵河院士:本次大会亮点频频。首先,此次会议一如既往地聚焦在乳腺癌的精准治疗和个体化治疗。众所周知,个体化治疗、精准治疗是乳腺癌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此次会议从基础研究、转化医学到临床试验等各个方面盘点了乳腺癌精准诊疗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中国临床研究地位日益提高,对世界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增强。本次会议注重对中国乳腺癌治疗领域最新进展的盘点与思考,包括新药研发、新药的临床试验、新的指南等对乳腺癌诊疗的影响等。
 
第三,此次会议遵循精准治疗的会议传统,将乳腺癌按分子分型进行重点盘点,回顾了最新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在激素受体阳性(HR+)乳腺癌领域,我们将重点放在内分泌治疗联合CDK4/6抑制剂、PAM通路相关抑制剂等联合方案,以及针对HER2低表达的抗体偶联药物(ADC)研究现状。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领域,我们聚焦在TNBC再分型、靶向、免疫治疗等新方案和新理念的探索。在HER2阳性乳腺癌领域,我们则关注大分子单抗、小分子靶向药物和ADC三个方面的回顾与展望。
 
最后,在新药研发方面,我国抗肿瘤新药研发于20世纪60年代起步,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近10年的进展更是突飞猛进,仅在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就发布了我国30余项口头报告,且多与新药研发相关,凸显了我国新药强势发展的现状。需要明确的是,我国新药研发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差距,所以我们要谦虚谨慎,继续加强肿瘤的基础转化研究和临床研究,加强政策支持和资本投入,提升企业的创新活力,提高研究者研发水平和研究能力,不断开发更多新靶点和1.1类创新药物,不断追赶并缩小与国际前沿的差距。我相信,在各方面共同努力的推进下,中国抗肿瘤创新药物研发必将不断进步,走向世界前沿的那一天将很快到来。

02
肿瘤瞭望:在会议期间您分享了《中国抗肿瘤新药研发》的精彩报告。在您看来,当前中国抗肿瘤新药研发还面临哪些挑战?未来努力的方向有哪些?

徐兵河院士:中国抗肿瘤新药研发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我们的创新能力和原创性有待提高。我国抗肿瘤创新药进步虽大,但大部分新药研发处于跟随阶段,原创药物较少,也缺乏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药物。
 
第二,我们需要继续提升临床试验的质量与效率。我国有一大批临床研究机构的临床研究能力已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但我国在临床试验体系建设、质量控制、伦理审查、患者招募效率等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这些都是影响新药研发速度和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第三,资金投入与风险分担需多方合作。众所周知,新药研发的周期非常长,往往需要10年左右,且多以失败告终,成功者寥寥无几。因此,我们需要构建涵盖国家、风险投资、企业自身等多方面融资的多元化渠道,从而保障创新药物的持续开发,惠及更多肿瘤患者。
 
第四,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虽然我国在基础研究的投入较多,但基础研究的领军人才比较欠缺,尤其是缺乏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才。目前很多肿瘤治疗靶点是国外的基础研究发现的,在此基础上,国外能更快、更早开发出针对性的创新药物。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每年都会刊发许多文章、获取很多专利,但如何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仍值得思考与提升。
 
第五,临床研究能力还需要提升。我们要培养更多专注于临床试验水平提升的临床科学家,助力我国开展更多的临床试验。当前我国仍缺乏可以牵头全国、乃至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的人才,也缺乏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临床试验专家。所以,我们要培养更多中青年人才,使我们的临床试验能力不断提升。
 
我相信,通过基础研究、转化医学、临床试验等方面人才的共同的努力,在医药公司、资本市场的团结助力下,我们定能够提高中国抗肿瘤药物的研发能力。
 
03
肿瘤瞭望:免疫治疗在国内外乳腺癌的临床研究中日渐受到重视。您认为在乳腺癌这一“冷肿瘤”中,免疫治疗的应用前景是怎样的?

徐兵河院士免疫治疗在肺癌、淋巴瘤等许多肿瘤中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但在乳腺癌应用的效果欠佳,因此大家往往认为乳腺癌是免疫治疗“冷肿瘤”。目前国际药监部门仅批准了免疫联合化疗用于TNBC一线治疗的适应症,然而到底哪种组合搭配疗效更好仍需要继续研究。我中心探索了不同化疗方案联合免疫治疗的效果,最终发现长春瑞滨节拍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该结果近期正式刊发于《Nature Medcine》,并引发了国际同行的关注,开创了免疫治疗的新思路。
 
 
再者,我们也在探索对免疫治疗效果的预测手段。比如在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方面,我们通过对ctDNA的动态监测发现了一些可预测免疫治疗效果的生物标志物。这是在传统PD-L1阳性预测疗效基础上的又一进展。此外,对于TNBC免疫治疗的后线应用以及更多的联合方案值得深入探索。
 
在HR+乳腺癌中,免疫联合方案新辅助治疗取得了初步的结果,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率(pCR),因暂未取得总生存(OS)数据,还需进一步观察。在HER2阳性乳腺癌领域,抗HER2靶向药物的应用能取得很好的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复发转移,对于此类患者应用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是否有效?我们正在开展一项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以期回答此问题。初步结果显示大分子单抗联合免疫治疗对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取得了很好疗效,有效率很高,PFS较常规治疗更长,无论PD-L1是否阳性均有效。在此基础上,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免疫治疗联合大分子单抗、TKI、ADC何者更优,免疫治疗在一线、二线或新辅助应用何时更好等问题有待更多探索。
 
总之,目前免疫治疗除了在TNBC取得较好结果以外,在HR+乳腺癌、HER2阳性乳腺癌的应用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我们希望通过这些领域的探索能够拓宽免疫治疗的应用前景。我也期待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无医学编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