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访谈>正文

中法乳房重建学习班丨刘胜春教授谈假体乳房重建的人群选择及如何提高假体乳房重建的手术成功率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1/6/28 10:51:28  浏览量:6847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由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重庆市临床医学研究联合会、重庆抗癌协会,重庆市医师协会主办的“第10届中法乳房重建学习班”于2021年6月16日~6月18日在山城重庆举办。会议邀请了国内和国际乳房肿瘤整形和重建领域的专家进行重建技术的展示和相关问题的探讨。会议期间,《肿瘤瞭望》特邀采访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刘胜春教授,请他就当前保乳整形的适应证及术式及并发症做了介绍。

 

《肿瘤瞭望》:假体乳房重建可以分为一步法和二步法,究竟是选择一步法还是二步法假体重建,您会考虑哪些因素?一步法和两步法有哪些差异?哪些患者应优选一步法,哪些患者更适合二步法?


 

刘胜春教授:乳房重建的术式多种多样,但按照重建乳腺填充物的不同,可将手术分为人造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假体乳房重建)和自体组织乳房重建术(自体乳房重建)。与自体乳房重建相比,假体乳房重建技术相对简单,开展起来更为容易。


假体乳房重建又分为一步法和二步法。一步法指在切除患侧乳房的同时植入假体,完成乳房的外形重建,也就是说只需经历一次手术。二步法需要经历两次手术,第一次手术是切除患侧乳房同时植入临时扩张器,待化疗、放疗等治疗结束后,再次手术将扩张器置换成永久假体。


究竟是选择一步法还是二步法假体重建,外科医生会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情况给出相应意见。对于乳房皮肤缺损较小、皮下有足够组织厚度、乳房体积不太大,使用假体在200ml左右的全乳切除患者,可以选择一步法乳房重建。如果乳房体积较大,预计需要选择300ml以上假体者,传统一步法很难实施。目前也可以借助生物补片进行一步法乳房重建。患者意愿,疾病分期和对生活质量的期望值也都是乳房重建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


此外,如果患者有放疗计划,建议行二步法的重建方式。因为有研究指出放疗会增加包囊挛缩的比率,不过扩张器置换假体与放疗的关系,目前仍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依据。如果患者肿块较大或皮肤缺损较大,这种情况下建议先行组织扩张器进行乳房皮肤的扩张后再置换假体。总之,需要根据团队经验、患者病期、综合治疗的策略和患者意愿进行综合考量。


 

《肿瘤瞭望》:假体乳房重建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哪些并发症?应如何提高假体乳房重建的手术成功率?


 

刘胜春教授:乳房假体作为异物被植入体内,身体可能出现一定的排异反应。因此,假体乳房重建后患者确实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其中,感染、包囊挛缩、皮瓣切口愈合不良甚至裂开等都是假体乳房重建较严重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植入物的取出。因此,要提高假体乳房重建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过程中要在游离胸大肌建立腔隙时及时止血、严格无菌操作、减少对假体的接触并保持引流管通畅,从而减少乳房重建手术的相关并发症发生。


 

专家简介

刘胜春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外科副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与科普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分会胰腺癌微创与综合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粒子治疗分会委员会全国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学会乳腺疾病分会全国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乳腺疾病分会全国委员

中国医促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会全国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协会乳腺美容分会委员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

科技部高新技术创新基金评审专家

重庆市第三批学术学科带头人

重庆市抗癌协会副秘书长兼化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重庆市医学会乳腺癌学组副组长

重庆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重庆市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

DNA and Cell Biology,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 BMJ Case Reports,Oncology Lett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Archives of Medical Science等审稿人,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局部解剖学杂志以及重庆医科大学学报等多家杂志编委或通讯编委。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科研课题9项,发表SCI及中、英文学术论文近80余篇,其中SCI论文25篇。参编《乳腺癌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外科症状鉴别诊断》、《实用乳腺肿瘤学》。分别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和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学奖各一项。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李春明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