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吴炅教授谈乳腺癌患者的全程管理及新辅助治疗的发展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0/4/23 13:36:00  浏览量:12057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发病率第一的癌症,手术是其治疗的基本手段之一,为提高患者手术效果和保乳率,指导术后的治疗,新辅助治疗愈加受到重视。疫情期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对于乳腺癌患者的全程管理上线了一系列的措施,在此特殊情况下,《肿瘤瞭望》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吴炅教授为我们谈一谈疫情下的乳腺癌患者全程管理及新辅助治疗的发展。

《肿瘤瞭望》: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对于特殊情况下乳腺癌患者的诊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或有怎样的就诊建议?疫情期间是否开展了线上患者管理项目或平台,对于患者线上管理您怎样的看法和展望?

吴炅教授:这确实是一个特殊的时期,疫情到目前已经持续了2个多月,由于肿瘤医院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专科医院,疫情的管控与疾病的救治确实存在需要相互协调和相互统一的问题。相关领导到我们医院进行调研,我们也反映过这样一个问题,恶性肿瘤,包括乳腺癌在内,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很多的治疗、随访等是没有办法长期暂停的,所以在疫情期间,我们肿瘤医院的门诊(包括专家门诊)基本是没有停的,可能涉及到的一些暴露风险比较大的科室,包括消化内镜、纤支镜、鼻咽镜、肺穿刺等,我们做了短暂的暂停,但最近也已经恢复了。


在疫情期间对乳腺癌患者的管理来说,由于本身这个疾病就是一个需要全程管理的疾病,包括在平时我们也建立了非常好的患者线上管理的平台,在疫情期间更是加强了线上的咨询活动。上海市卫健委在疫情期间也推出了互联网医院的申请项目,我院也在申请中,在这期间,每个科室安排值班医生,在线上免费为患者回答问题,如果当场无法完善回答的,我们也会记录下来,联系到她相关的主诊医生,在线下进行相关的解答。


《肿瘤瞭望》:对于由于疫情影响,暂缓手术的病人,新辅助治疗可能是能够帮助到这部分患者的,您认为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意义有哪些,并且有何展望?


吴炅教授:疫情期间,我们也在线上经常与同行做交流,大家反馈了一些问题,由于乳腺癌手术受到了一些影响,反而导致新辅助的比例增加了。这也反映出了一个问题,说明大部分的乳腺癌患者确实是需要接受有效的全身治疗的,而我们在非疫情情况下,新辅助治疗的比例相对偏低。接受新辅助治疗的病例往往是一些疾病负荷比较重的局部晚期的病人,当然这部分病人是需要更早进行系统治疗和干预的,从而让这些无法手术的变成可手术的,或者是为了缩小肿瘤,将不能保乳的变成可保乳的。但从新辅助的目的来看,我们现在更倾向于是通过新辅助治疗去了解某一个类型的肿瘤目前最有效的系统治疗反应性是如何的,以便于我们更好的评估她的预后,也包括对那些疗效并不是十分理想的病人,给她们设计更完善的术后治疗策略,让她的生存有所获益。从我们外科的角度来说,一小部分病人在初诊乳腺癌疾病时会认为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她对手术方案本身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思考,她需要时间去决策,我们也希望在她思考的期间能有一个有效的全身治疗,等她决定了再实施一个比较稳妥的手术治疗策略。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新辅助治疗能够为病人提供的解决方案。


《肿瘤瞭望》:能否为我们谈一谈新辅助治疗以后的后续药物选择,临床药敏是否可以提高新辅助治疗患者的长期生存?


吴炅教授:在新辅助治疗的时候我们是非常强调分类治疗的,乳腺癌在初步诊断时候不单单是明确是否是肿瘤,还要明确它是哪个类型的。在有些类型里面,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变得越来越有效,越来越明显,特别是HER2高表达和三阴性的乳腺癌。


用细胞毒药物联合靶向治疗对HER2阳性病人的pCR率超过50%,有一半以上的病人预后是非常好的,当然我们也从中可以筛查出一些预后不是特别理想的,在新辅助治疗以后病理没有完全缓解的病人,这些病人需要我们给予一些后续的辅助强化治疗。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的结果已经呈现出来,特别是像KATHERINE研究,用后续强化的靶向药物——新型ADC药物,来代替常规的靶向药物,能使局部和远处复发事件数相对风险降低一半以上,绝对获益超过11%。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进步,也提示了在某些肿瘤里面,我们通过新辅助的平台筛选出一些可能预后不佳的病人,能够更有效的去提高它的治疗效果。在三阴性乳腺癌中,CREATE-X研究同样显示:在HER2阴性尤其是三阴性的病人中细胞毒药物也能够使生存有所改善;在一些腔面型的乳腺癌病人,通过内分泌的新辅助治疗也可以让我们判断这个患者是否可以通过单纯内分泌治疗获得效果,从而在一部分的早期乳腺癌中实现一些系统治疗方面的降阶梯。


这些有效的治疗策略的改变,都是通过新辅助治疗的平台,给我们了很多临床实践的改变,包括新的临床研究设计的思考,同时也需要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为更多的病人中推荐这样一种治疗策略。


《肿瘤瞭望》:能否为我们谈一谈在乳腺癌的学科建设中病理与临床互动以及MDT的重要性,以及您对乳腺癌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和展望?


吴炅教授: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如果拿病理和乳腺多学科团队的互动来说,其实在30年前我刚刚入行的时候,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当时还是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已经非常强调临床病理和临床学科的对接了。我记得我做住院医生的时候,还要跟着病理科医生去术前查房,因为当时很多的病人还要做术中冰冻来确定是否是恶性肿瘤,来确定后续手术方案,所以术前就需要由病理科医生到病房去看她的专科体检结果、影像学结果等,为她第二天的报告提供更多的把握。当然在现阶段,临床和病理的结合已经变得越来越紧密。


刚刚我们讨论了一个病例,就涉及到她的受体状态在治疗期间的改变,涉及到肿瘤的异质性,涉及到病理取材的规范性,也涉及到可能潜在的在肿瘤治疗期间的改变。我们希望通过越来越多的由临床团队、医技(包括病理)平台科室能够日常有规律的沟通,比如开展多学科查房、疑难病例讨论、随时就某些病例开展的一些研讨等,也包括在临床研究中进行更多的带有的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去挖掘更多的能够更精准预测肿瘤患者预后和疗效的分子标志物,从而帮助我们临床团队能够更有效的去判断患者的预后,能够更精准的筛选哪些病人对哪些特别的药物会起到更有效的效果。


所以乳腺癌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疾病,能够充分体现多学科团队MDT这样一种组织的构架,非常有效的改善了这个疾病的诊断、治疗的效果,我们也希望这样一种模式能够推广到全国的各个医疗机构中。我也看到很多的综合性医院也纷纷在一些大的学科的构架下面成立了乳腺癌专门的团队,组织非常精干的骨干力量,投入到疾病的诊治过程中。我们也希望在CBCS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的牵头下通过宣传疾病的诊治指南和规范,能够进一步提升这个疾病的诊疗水平。

 

专家简介

?
吴炅

乳腺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软组织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软组织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分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复旦大学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第四届理事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