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17届恶性淋巴瘤(ICML)国际会议于6月13-17日在瑞士卢加诺举行。作为恶性淋巴瘤领域最大的国际会议,全球淋巴瘤专家共聚一堂,分享、探讨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肿瘤瞭望》在会议现场,特别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淋巴瘤诊疗中心易树华教授,就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领域的重磅研究,进行深入解读。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2023年第17届恶性淋巴瘤(ICML)国际会议于6月13-17日在瑞士卢加诺举行。作为恶性淋巴瘤领域最大的国际会议,全球淋巴瘤专家共聚一堂,分享、探讨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肿瘤瞭望》在会议现场,特别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淋巴瘤诊疗中心易树华教授,就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领域的重磅研究,进行深入解读。
在2023 ICML国际会议上,CLL领域有两项非常重要的研究报道:
伊布替尼与安慰剂治疗无症状、未经治疗早期CLL:CLL12试验的最终结果
该研究是一项Ⅲ期、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研究编号:NCT02863718),旨在评估伊布替尼在通过综合评分定义的进展风险高的早期CLL患者中的应用。
研究纳入进展风险高的无症状、未经治疗Binet A期CLL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为伊布替尼组(n=182)或安慰剂组(n=181),分别给予伊布替尼或安慰剂治疗,每日420 mg。最终分析评估了无事件生存期(EFS;定义为症状进展、CLL治疗或死亡的时间)、无进展生存期(PFS)、至下次治疗时间(TTNT)和总生存率(OS)。
研究结果显示,在中位观察时间69.3个月时,伊布替尼组的总有效率为72.5%。安慰剂组患者PFS、EFS和TTNT分别为14个月、51.6个月和68.5个月;而伊布替尼组患者未达到PFS、EFS和TTNT。
两组患者均未达到中位总生存率(P=0.562,HR 0.791,95%CI 0.358~1.748),其中伊布替尼组有12例(6.6%)死亡,安慰剂组有14例(7.7%)死亡。接受伊布替尼和安慰剂治疗的患者5年估计生存率分别为93.3%和93.6%。
安全性方面,99.4%的伊布替尼和安慰剂治疗患者出现不良事件,分别有71.8%和66.1%的患者出现CTC 3~5级事件。与安慰剂组相比,伊布替尼组患者出现了更多的出血事件(36.5%vs 14.9%)、心律失常(22.4%vs 9.5%)、其他心脏事件(17.6%vs 15.5%)、腹泻(40.6%vs 28.6%)和高血压疾病(19.4%vs 8.3%)。
研究结论:与安慰剂相比,早期伊布替尼治疗进展风险高的无症状Binet A期CLL患者未能证明总体生存益处。基于这些结果,无论遗传、实验室或临床风险因素如何,观察和等待仍应是早期CLL非活动性疾病患者的照护标准。
图1 CLL12试验的主要和次要终点。A~D分别代表接受治疗患者无事件生存期(EFS)、无进展生存期(PFS)、至下次治疗时间(TTNT)和总生存(OS)率终点。
专家点评:
对于初治没有指征的无症状患者,该不该提前接受BTK抑制剂伊布替尼的治疗?
CLL12试验最终分析显示,虽然伊布替尼组患者EFS、PFS、TTNT都较安慰剂组更长,但在总生存率这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上,两组没有显示出统计学差异。为此,研究认为,对于初治没有指征的无症状患者,仍然推荐观察等待这种治疗策略。也就是说,对于没有治疗指征的CLL患者,并不需要着急去接受伊布替尼的治疗。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就是在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中,有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出现了所谓的不良反应。这其实是因为,患者本身并不知道自己服用的是安慰剂还是伊布替尼,所以无论吃不吃药,患者都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副作用。这种副作用不一定是药物导致的,也可能是与这种疾病相关的或者是心理相关的副作用。
维奈克拉+阿托珠单抗治疗既往未经治疗CLL:CLL14随机研究的6年结果
1年固定疗程维奈克拉+阿托珠单抗(Ven-Obi)是既往未经治疗CLL患者的标准治疗。由于其持续的随访,CLL14研究为Ven-Obi治疗后患者的长期结果提供了独特的见解。
研究纳入既往未经治疗的CLL和共存条件患者432例,以1:1的比例随机分为接受Ven-Obi治疗组(n=216)和接受苯丁酸氮芥片+奥妥珠单抗(Clb-Obi)治疗组(n=216)。主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包括安全性、微小残留病(MRD)发生率、至下次治疗时间(TTNT)和总生存(OS)率。
研究结果显示,中位随访76.4个月时,Ven-Obi组患者中位PFS仍优于Clb-Obi组(76.2 vs 36.4个月;HR 0.40,95%CI 0.31~0.52,P<0.0001)。Ven-Obi组中有67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其中39例接受了二线治疗,Clb-Obi组中有141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其中103例接受了二线治疗。与Clb-Obi治疗相比,Ven-Obi治疗后患者TTNT明显延长(6年TTNT 65.2%vs 37.1%;HR 0.44,95%CI 0.33~0.58,P<0.0001)。两组患者最常见的二线治疗均为BTK抑制剂(Ven-Obi组为61.5%,Clb-Obi组为55.4%)。
治疗完成五年后,Ven-Obi组17例(占意向治疗人群的7.9%)患者仍有uMRD(外周血NGS检测结果<10−4),227例(10.2%)患者有低(L)-MRD(≥10-4和<10-2),23例(10.6%)患者有高(H)-MRD(≥10-2),而Clb-Obi组有4例(1.9%)uMRD、9例(4.2%)L-MRD和18例(8.3%)H-MRD。
Ven-Obi组报告了48例死亡(9例与疾病进展相关),Clb-Obi组报告了70例死亡(26例与疾病进展有关);Ven-Obi和Clb-Obi组6年OS率分别为78.7%和69.2%[HR 0.69(0.48~1.01),P=0.052]。Ven-Obi和Clb-Obi组分别有30例和18例报告了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随机化后6年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4.2%和8.5%(P=0.071)。未观察到新的安全信号。
图2随机化后两组PFS、OS对比。
研究结论:与Clb-Obi相比,固定疗程Ven-Obi治疗具有长期PFS益处,包括高危CLL患者。在完成Ven-Obi治疗五年后,超过一半的患者病情缓解,超过60%的患者不需要二线治疗。1年Ven-Obi方案是一种有效的固定疗程方案,适用于CLL和共存条件的患者。
专家点评:
该研究得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即在新药治疗时代,用Ven-Obi有限疗程治疗1年,患者获益是非常显著的,而在6年的长期随访过程当中,Ven-Obi仍然保持着一个非常强劲的优势。除此之外,长期随访的结果也带给我们很多其他的理解。
第一个,CLL患者停药到底能停多长时间。在完成1年固定疗程Ven-Obi治疗后的五年中,超过一半的患者病情缓解,超过60%的患者不需要二线治疗。所以,至少是5年的时间,患者不会出现疾病进展。也就是说,CLL患者至少能停药中位时间5年。
第二个,如果用新药的有限疗程治疗,能达到MRD阴性,那么,这类患者最终的PFS仍然是非常长的。
第三个,无论使用哪一种这种药物治疗,如果出现疾病进展,患者接受后线治疗的敏感性是相同的。例如,使用BCL-2抑制剂治疗,疾病进展/复发或需要再次治疗时,再次使用BCL-2抑制剂仍然是有效的,这种有效的概率跟接受其他治疗方式是一样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它仍然是一个敏感性克隆的复发,所以这为新药的有限疗程治疗增添了更强劲的信心。当然在新药治疗时代,需要注意的是,新药治疗仍会有继发第二肿瘤的相关风险,这种风险跟普通的细胞独立治疗是一样的,也是需要考虑的一点。
易树华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秘书长
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抗衰老协会第一届委员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美国MDAnderson癌症中心访问学者
美国Cityof Hope国家医学中心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