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EB病毒感染相关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EBV-LPD)包括外周T细胞淋巴瘤、血管性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及其他罕见的组织学类型,其治疗存在较大的困难。目前,EBV-LPD的治疗也愈发受到关注,国内外相关研究也在不断进行。2017年8月19~20日,在美丽的天津市隆重召开了How I Treat和淋巴瘤转化医学国际研讨会,会议上,EBV-LPD的治疗成为讨论的焦点之一,《肿瘤瞭望》极为有幸地采访到了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朱军教授,并带来了EBV-LPD治疗进展的精彩内容。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
《肿瘤瞭望》:请您介绍一下EBV感染相关性淋巴增殖性疾病的诊疗进展?
朱军教授:目前,在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中,EB病毒感染相关性淋巴增殖性疾病(EBV-LPD)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认为EBV-LPD在相当一部分的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及淋巴瘤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主要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1. EBV感染的患者在诊断为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以及发展为淋巴瘤过程当中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我们需要把感染炎症和肿瘤区别开,而这需要病理医生和临床医生的通力协作,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病理资料以及治疗转归来鉴别炎症和肿瘤。2. 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已然发现:EBV感染虽然并非主要的直接感染因素之一,但是其感染率广、且出现淋巴细胞增殖性改变及淋巴瘤的几率比较高、EB病毒载量的变化与淋巴瘤预后具有密切关联。因此,在常规抗肿瘤治疗之外,完善EBV的监测能辅助诊断且丰富了淋巴瘤的治疗手段及预后评估因素。
此外,随着生物细胞制药技术的发展,我们可能寄希望于细胞治疗的技术手段在EBV感染控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肿瘤瞭望》:对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EBV-LPD患者,采用特异性T细胞输注治疗能否显著改善EBV-LPD的生存及预后?
朱军教授: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之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个特定的表现,即: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在其研究当中,我们发现:PTLD的发病与EBV感染存在显著相关性,EBV感染患者的PTLD发病率明显增高。对于移植后的EBV-LPD的治疗方面,特异性T细胞输注是一种不错的治疗尝试,但是目前由于细胞治疗手段在工程技术、质量保证以及行业监管方面存在较多的不足及缺陷,尚不足以普遍性应用于EBV-LPD的治疗,也尚不能够成为标准性治疗方法。当然,随着研究的推进及治疗技术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此治疗技术可能会为EBV-LPD的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途径。
《肿瘤瞭望》:有研究显示,己烯雌酚能通过一定的途径改善EBV-LPD的预后。请您介绍一下此方面的进展?
朱军教授:在EBV-LPD诊断及治疗的研究当中,我们发现:当EBV-LPD患者体内的EBV长期处于潜伏及休眠状态时,此时EBV对于目前的治疗手段(包括抗病毒、细胞治疗等)的反应率偏低,效果差。己烯雌酚等药物就是通过特定的途径来激活处于潜伏状态的EBV,从而提高其对于抗肿瘤治疗或细胞治疗的反应度,进而改善其治疗效果。此外,某些Hi-DAC抑制剂或细胞传导通路激活剂也在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此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在于:一方面,把处于潜伏休眠状态的EBV进行适当的激活以提高治疗的反应度;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加强人体自身对于EBV的辨别、识别、监控及消除的能力。
《肿瘤瞭望》:利妥昔单抗+过继细胞免疫治疗是EBV-LPD较为推荐的治疗方法之一,请您谈一谈该方面的内容?
朱军教授:EBV感染引起的淋巴细胞增殖性改变或淋巴瘤对B细胞及T细胞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对于这种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利妥昔单抗(CD20单抗)的原因在于:EBV感染过程中可能会激活及刺激B细胞的增殖,而B细胞的增殖又改变了肿瘤的微环境或者会进一步促进T细胞淋巴瘤的增殖。故而利妥昔单抗的治疗意义在于抑制该途径,进而改善其治疗效果。
基于以上的理念,临床上对于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如果其存在CD20表达或高表达,则我们就可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来共同治疗该疾病。目前,从不同的国家及医学中心的相关研究中发现:该治疗方法取得了较为不错的疗效。这也间接地证实了EBV-LPD的治疗需要综合T细胞、B细胞以及整个免疫系统的治疗。
专家简介
朱军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大内科主任。1984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系,获医学学士学位,后在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血液科从事血液病临床诊治和骨髓移植工作。1994-1997年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哈达萨医学中心骨髓移植科工作及攻读博士学位。1998年起就职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专业从事淋巴瘤诊断与治疗、以及自体干细胞移植。现任职医院党委书记、大内科主任、淋巴瘤科主任。学术兼职中国抗癌协会CSCO专业委员会执委会委员。